解析磁盘、分区、文件系统
在开始后面的话题前,先让我们来认识下面的对象:
1.磁盘
一般是从硬件(物理)角度来说的,它是通过磁介质存储数据的设备。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、硬盘及不太常用的磁带盘等。另外,U盘及用内存虚拟的磁盘等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磁盘”,但它们也可以使用同磁盘一样的文件系统。本文讨论的磁盘对象主要就是硬盘,这里包括普通的IDE接口和较高端的SCSI接口的硬盘,前者是大部分普通桌面用户所用的;后者多用于一些高端用户和服务器配置。不管什么接口,都属于本文的硬磁盘讨论范围。
2.分区
如我们大部分用户已经采用的方案那样,即我们的硬盘通常都会分成几个区,比如C区、D区、E区等等,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合理、有效地去保存数据,为文件安放提供更宽松的余地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PC(个人电脑)的硬盘,仍然沿用的是第一台PC硬盘所使用的分区原理,它由IBM的工程师设计,即一个硬盘只允许分为4个主分区,而其中的一个主分区可以分成若干逻辑分区,所以从理论上来说,我们的一个硬盘最多可分24个区(即从C区到Z区)。
3.文件系统
指文件命名、存储和组织的总体结构。例如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支持的FAT、FAT32 和 NTFS都是文件系统。其实文件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“磁盘格式”或“分区格式”,总体都是一个概念,只不过“分区”只针对硬盘来说的,而文件系统是针对所有磁盘及存储介质的。所以大家应该明白,本专题讨论的其实也就是文件系统,只不过讨论的核心是针对硬磁盘而已。
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,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,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。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。硬盘上的文件常常要进行创建、删除、增长、缩短等操作。这样操作做的越多,盘上的文件就可能被分得越零碎(每段至少是1簇)。但是,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(即FAT),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,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。
不过,这种以簇为单位的存储法也是有其缺陷的。这主要表现在对空间的利用上。每个文件的最后一簇都有可能有未被完全利用的空间(称为尾簇空间)。一般来说,当文件个数比较多时,平均每个文件要浪费半个簇的空间。 出处:天极操作系统专区 |